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朝闻 > 正文

什么是白矮星(什么是白矮星和红矮星)

2023-07-28朝闻

简介什么是白矮星?白矮星(WhiteDwarf,也称为简并矮星)是一种低光度、高密度、高温度的恒星。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、体积比较矮小,因此被命名

什么是白矮星?

白矮星(WhiteDwarf,也称为简并矮星)是一种低光度、高密度、高温度的恒星。

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、体积比较矮小,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。

表面温度8000K,发出白光,可有几十亿年寿命。

人们已经观测发现的白矮星有1000多颗。

天狼星(Sirius)的伴星是第一颗被人们发现的白矮星,也是所观测到的最亮的白矮星(8等星),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/立方米左右,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,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。

1982年出版的白矮星星表表明,银河系中有488颗白矮星,它们都是离太阳不远的近距天体。

根据观测资料统计,大约有3%的恒星是白矮星,但理论分析与推算认为,白矮星应占全部恒星的10%左右。

什么是白矮星和红矮星?

1、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、高密度、高温度的恒星。

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、体积比较矮小,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。

2、红矮星是指表面温度低、颜色偏红的矮星,尤指主序星中比较“冷”的M型及K型恒星,这些恒星质量在0.8个太阳质量以下,105个木星质量以上,表面温度为2,500至5,000K。

除太阳外最接近地球的恒星比邻星便是一颗红矮星。

3、首先颜色不同,一个呈白色,一个呈红色;体积不一样,白矮星体积比红矮是小很多;质量密度不一样,白矮星密度极高,地球一样大小的白矮星质量与太阳一样;表面温度不一样,白矮星极热(100000K)左右,红矮星只有2500~5000k;白矮星内部没有核聚变反应,红矮星内部有极缓慢的核聚变反应;寿命不同

白矮星分为哪几种?

白矮星的分类

白矮星光谱类型的分类:

DA:

外围或大气层有丰富的氢,光谱中有巴尔曼系列的谱线。

DB:

外围或大气层有丰富的氦,光谱中有中性氦原子的谱线。

DO:

光谱以氦离子谱线为主,也可能有微弱的氢与氦原子谱线。

DQ:

外围或大气层有丰富的碳,光谱中有碳原或分子的谱线。

DZ:

外围或大气层有丰富的金属,光谱中有钙离子的谱线。

DC:

光谱中没有上述各型特征的谱线,也就是说光谱几乎是连续光谱。

DX:

谱线的特征不明确,不能确切分类的。

A,B,O,Q等谱线的特征如果出现在同一颗白矮星的光谱中,也可以同时列出。

蓝矮星和白矮星有什么区别?

蓝矮星是指质量不是太大、光谱为O、B、A的主序星,表面温度在1万度左右,呈蓝色或蓝白色。

蓝矮星的质量一般在1.5~2.5倍太阳质量之间,半径为1.2~2倍太阳半径。

在演化方面,蓝矮星也会在氦燃烧后在内核积累碳,并膨胀为一颗红巨星,在损失外层气体物质后,成为一颗白矮星。

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,就是一颗典型的蓝矮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