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朝闻 > 正文

元宵节吃汤圆习俗的起源和含义是什么(汤圆起原于哪个朝代)

2023-10-02朝闻

简介元宵节吃汤圆习俗的起源和含义是什么?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。据记载,唐朝时,元宵节吃“面茧”“圆不落角”。到了南宋,出现...

元宵节吃汤圆习俗的起源和含义是什么?

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。

据记载,唐朝时,元宵节吃“面茧”“圆不落角”。

到了南宋,出现了“乳糖圆子”,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。

宋代周必大所写的《元宵煮浮圆子》诗,里面有“星灿乌云里,珠浮浊水中”的诗句。

及至明朝,“元宵”的称呼就比较多了。

汤圆起原于哪个朝代?

汤圆起源于宋朝。

汤圆是汉族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,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形食品,一般有馅料,煮熟带汤吃,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。

历史十分悠久。

据传,汤圆起源于宋朝。

当时明州(现浙江省宁波市)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,即用黑芝麻、油做馅、加入少许白砂糖,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,煮熟后,吃起来香甜可口,饶有风趣。

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,所以它最早叫“浮元子”,后来有的地区把“浮元子”改称元宵。

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更更好,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、团团圆圆,所以正月十五元宵必备。